「長公主,做人要懂得量力而行。」
看在長公主堅持不懈,在炎炎夏日為我提供消遣的份上,我大發慈悲給她一個忠告。
但,長公主不明白我的用心,還在裝:「多謝瑜娘娘關心,別擔心,我會和父皇說清楚,說我生病和瑜娘娘無關。」
不說還好,她這麼一說,顧雲深不就認定是我的錯,是我沒照顧好長公主,才害她生病,甚至還會覺得是我為了逃避責任讓她這麼說的。
看著因為屢戰屢敗卻毫不氣餒、結果把自己作病的長公主,我化身知心姐姐。
「你母後可是跟我鬥了十幾年,才勉強和我勢均力敵,你才多大,輸給我很正常。」
不提張寧苑還好,一提張寧苑,長公主這小孩呆了一呆,繃不住哭了,還哭得很傷心。
從笑到哭,也就一瞬間的事。
都說小孩子的臉是六月的天,說變就變,但也沒說會變得這麼快啊,我都來不及跑。
Advertisement
我拿著苦藥的手頓了頓,沒好意思趁她哭的時候把藥灌進去。
也不知道張寧苑是怎麼教育長公主的,張寧苑S後,長公主就沒哭過,堅強得不像個六歲的孩子。
這還是我第一次見長公主哭。
9
「才不是勢均力敵,母後比你厲害多了。」長公主邊哭邊說,「我答應過母後不會哭的,我是姐姐,我要保護好弟弟,不讓父皇被壞女人搶走。」
我按下長公主指著我的手,很疑惑:「你父皇後宮三千,為什麼你就指著我罵壞女人?」
長公主抽抽搭搭,我豎起耳朵仔細聽,連猜帶蒙,才弄清楚她說了什麼。
「因為你是除了母後以外最好看的人,而且母後每天都偷偷罵你。」
聽到長公主的回答,我確定,長公主是發燒燒得糊塗了。
難怪她會當著我的面突然哭,難怪會有問必答。
不過,有一點我要鄭重說明:「我比你母後好看。」
「才不是,母後更好看。」
長公主吵著鬧著要我承認這點,我才不。
「我更好看。」
「母後更好看。」
「我最好看。」
「不是,母後最好看,母後最好看!」
即使和生病中的小孩爭吵,我也完全不覺得有什麼問題。
突然,我靈機一動,開始忽悠她:
「恨的反面是愛,其實你有沒有想過,你母後是因為喜歡我,才每天提起我?」
「哈?」
長公主小小的臉上充滿著大大的疑惑。
也許是我的話題轉變得太快了,她發燒的腦袋跟不上我的思路,於是她呆呆地反駁:「母後喜歡父皇。」
「你父皇也喜歡你母後,但並不妨礙他同時喜歡後宮裡的女人。」
「同理可證,你母後喜歡你父皇的同時喜歡我,也是很有可能的。」
我的話讓年幼的長公主陷入沉思。
我乘勝追擊:「你想想,如果你母親真的那麼討厭我,為什麼在臨S前,千叮囑萬囑咐,要把你和太子殿下寄養在我宮裡?」
這是最大的疑惑,不管對他們姐弟還是對顧雲深來說。
「你想想,你母後提起你父皇的次數多還是提起我的次數多?」
我這個問題讓長公主瞪大了眼睛,答案顯而易見。
10
我隻是一時興起,忽悠一把長公主,沒想到長公主被我忽悠成功後,把太子也忽悠了。
不知道張寧苑知道我造的謠後,會不會氣得從棺材裡跳起來。
小孩子就是好騙。
長公主和太子對我的忽悠深信不疑,卻一同瞞著顧雲深。
所以顧雲深完全不知道他把孩子放在我這裡,都被我教了什麼。
自從長公主和太子信了我的鬼話後,對我的態度大大改變。
國不可一日無君,後宮之主的位置也不能一直空著。
以前他們不希望我成為繼後,不希望我取代他們母後的位置。
但現在,他們希望坐上後位的是我——他們母後喜歡的女人。
「我才不做繼後。」
我堅決反對這種恐怖的事情發生。
幸好,顧雲深也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。
顧雲深本來就防備我,把孩子放在我這裡不過是為了完成他對先皇後的承諾。
他從來都沒有相信過我會好好照顧張寧苑的孩子。
當然,他也不信這宮裡的每一個女人。
上次長公主生病,他借機發作,幾乎把我宮裡的人都換了,所以有些消息,我知道得慢了些。
繼後很快被迎進中宮,出乎意料的是,那人是張寧苑的表妹。
我問顧雲深:「請問你是怎麼想的?」
長公主因為繼後是她表姨母的事生悶氣,氣得都不理顧雲深。
顧雲深這個渣男,說著多愛長公主這個女兒,但哄了哄長公主,沒哄好,就不哄了。
面對我的問題,顧雲深很坦白:「她是阿苑的表妹,也是他們的表姑母,她不會害他們,他們以後會懂我的。」
我因為顧雲深的斷定笑出了聲。
他對和張寧苑有關的人總是特別寬容。
可是啊,能在深宮裡活下來的女人,沒有一個是無害的。
會選擇自動進到深宮裡的女人,每一個,都充滿著野心。
11
李氏沒出嫁前,名聲不顯,家世一般,才情一般,容貌一般。
各家夫人舉辦宴會見到她,除了個脾氣溫和性子好,都不知道要誇她什麼。
若不是看在她是張寧苑表妹的份上,她沒資格入宮,更沒資格越過我,坐到那中宮之位。
當著李氏的面,顧雲深向長公主和太子許諾:「她無法取代你們母後在我心裡的位置。」
聽到這話的繼後沒有絲毫動搖,溫和地笑著,牽著長公主和太子的手,耐心安撫他們的小情緒,即使被不斷拒絕,也沒有半分惱怒。
我看著處境尷尬的繼後和自以為做了最好決定的顧雲深,不禁覺得玩味,但我什麼都沒有說,隻當看戲。
李氏從不邀寵,甚至不常出現在顧雲深面前,比起顧雲深,她更注重長公主和太子的感受。
一旦她發現長公主或太子對她和顧雲深之間的距離感到不滿,她就會立馬往後退。
嫡出的長公主和太子本該養在繼後名下,可因為將他們養在我宮裡,是張寧苑生前的吩咐,李氏絕口不提要把他們要回去。
即使宮中眾人對此狀況議論紛紛,看輕李氏,李氏也當作沒聽到。
嫔妃們無論品階高低,隔老遠看到我這個貴妃,就會恭恭敬敬行禮,我不讓她們起來,她們動都不敢動。
可是一些背景深厚的嫔妃,會借著嬉戲的由頭,和李氏擦肩而過,又走了好幾步,才仿佛想起來要給李氏這個繼後行禮。
她們對李氏很隨便,敷衍到甚至不等李氏出聲,就站直身子和李氏告辭,完全沒給李氏留面子。
李氏身邊的宮女為李氏抱不平,說要告訴皇上。
李氏拍拍她的手,安撫道:「沒關系,現在長公主和太子才是最重要的。」
這話傳進我耳朵裡,我笑著點了點頭,頗為認同。
就連她的皇後之位都是看在長公主和太子的份上得來的,長公主和太子當然才是現在最重要的。
12
為了和孩子們多相處,李氏在處理繁重的後宮事務之餘,堅持每天抽空到我宮裡來陪陪長公主和太子。
無論是烈日還是雨天,她都沒有中斷過。
過度的忙碌讓李氏大病了一場。
也就是為了不把病氣過給長公主和太子,李氏才不得不暫停了對孩子們的探望。
但李氏人沒來,書信和禮物倒是源源不斷地送到我宮裡來。
以李氏的家世,送不起什麼貴重的東西,不管是書信還是禮物,重的是其中的心意。
她的信裡沒有諂媚,沒有解釋,都是些家裡長家裡短的闲聊,禮物也不過是些她親手做的小玩意。
長公主和太子這樣從未在物質上出現過缺乏的孩子很吃這一套。
我看到他們對李氏的態度日漸軟化,和李氏的相處越來越融洽。
「她可真用心。」
聽到我的話,長公主和太子很認同地點點頭。
他們絲毫沒有聽出我話裡的深意。
小太子甚至因為之前對李氏態度惡劣,覺得懊惱,向我詢問,要如何補償李氏才好。
看著天真得不像皇家孩子的長公主和太子,我不僅沒有給出建議,還惡劣地表示。
「她是真用心,你們也是真好騙,還好我不是你們母後,你們這麼笨,可跟我沒有半點關系。」
13
因為我那日的嫌棄,我和長公主、太子的關系又陷入了僵局。
他們雖然還住在我宮裡,但除了休息的時間,他們並不常在我宮裡出現,他們現在更願意和李氏待著。
顧雲深來我宮裡的次數,也隨著孩子們往外跑次數的增加而減少,但我的地位依舊堅固。
我的權勢沒有任何動搖,李氏在宮裡的生活卻越來越順遂。
李氏的識趣讓顧雲深滿意,孩子們對李氏的親近也讓顧雲深高興,所以他給與了她皇後該有的尊榮。
皇上一聲立下,後宮的女人們再不甘,也不得不低下頭顱,好好學著如何尊重李氏這個繼後。
李氏沒有因為一朝得勢就得意忘形。
她更加謹小慎微,謙遜且努力地處理後宮之事,讓人捉不到半點錯處。
我是這宮裡最囂張的人,連皇上我都敢踹下床,懶得去給繼後請安什麼的,也很正常。
李氏擔心這事被顧雲深知道,甚至還替我隱瞞,說是覺得我照顧太子和長公主辛苦了,才特意免了我的請安。
顧雲深對我的性子心知肚明,李氏願意粉飾太平,他也不會在此操什麼心。
聽到長公主從繼後宮裡回來後,替李氏說的好話,我再次表示:
「陛下和張皇後小時候也沒這麼笨過,怎麼到了你們這裡,就變成這樣了?」
我百思不得其解。
顧雲深是個心機深沉的權謀者,張寧苑是隻面面俱圓、滑不溜秋的狐狸,怎麼生出來的孩子笨笨的?
「瑜娘娘真是不識好歹,難怪不得父皇寵愛?」
長公主估計是想氣我的,但我對她的諷刺毫不在意。
我看著長公主氣呼呼的臉似乎很好捏的樣子,一個沒忍住,上手了。
「算了,看在你這麼關心本宮的份上,瑜娘娘就大發慈悲給你們姐弟一個勸告,不要太相信後宮的女人。」
因為長公主的臉太好捏了,我心情一好,就指點了一下她。
「瑜娘娘,你好煩。」